網上有很多關于大廠鎮(zhèn)商戶申請刷卡掃碼pos機,一號玩家小米會迎來怎樣的對手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大廠鎮(zhèn)商戶申請刷卡掃碼pos機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m.shineka.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大廠鎮(zhèn)商戶申請刷卡掃碼pos機
中國手機市場的江山,前五名仍然被華為、O、V、蘋果和小米牢牢占據著。
除了主打高端市場的“外來和尚”蘋果,其余四家手機公司銷售策略略有不同:小米和華為側重線上渠道,尤其是小米,幾乎就是“互聯網手機”的代名詞;而在“互聯網營銷”橫掃手機界的時候,Oppo和Vivo卻選擇了深耕二三線、甚至三四線市場消費市場,憑借龐大的線下渠道,成為國產手機中發(fā)展最快的品牌。
藍綠大廠的崛起,當中離不開消費金融的助力——隨著超前消費、信用消費等消費觀念在80、90后中流行,而在二三四線市場,傳統(tǒng)金融服務遠遠跟不上消費觀念更新換代的速度,這些傳統(tǒng)金融服務覆蓋不到的人群正成為消費金融公司的目標客戶,Oppo、Vivo的手機店,則成為了絕佳的消費場景。
另一方面,2017年是消費金融突飛猛進的一年,越來越多的線上線下場景得到開發(fā),手機等3C類消費金融已成為當中最大的一塊蛋糕。對于本土四大廠商來說,華為盡管入局金融甚早,但一路以來都按照“輸出金融科技、賦能金融機構”的路子在走,始終在以to B為主——手機廠商想做C端金融業(yè)務,消費金融無疑是個現成的選擇。而手機消金的戰(zhàn)場,除了捷信、佰仟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等消費金融公司,在未來或將出現小米(線上) vs OV(線下)兩大陣營。
先行者小米,不只做消費金融
“在人工智能之外,金融也是我們今年要拉開陣勢干的大事?!?/p>
2017年1月,雷軍放出豪言壯語,把互聯網金融列入小米的核心戰(zhàn)略。
當時的小米,早就推出過“活期寶”、“基金寶”、小米貸款這樣的金融產品。論時間節(jié)點,小米的金融業(yè)務起步并不算早。從其逐漸齊全的牌照和業(yè)務線布局來看,小米的目標似乎是沖著新金融巨頭而去的。
首先在牌照方面,盡管監(jiān)管力度趨嚴使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價格一路水漲船高,但小米也已經通過控股捷付睿通的方式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并且趕在2016年的尾巴開起了新網銀行(為第二大股東,與新希望集團、紅旗連鎖等聯合發(fā)起),拿下了分量頗重的民營銀行牌照。此外,小米也在2016年收購了北京宏源保險,借此拿到了保險牌照。
業(yè)務線的規(guī)劃路徑也和BATJ們有不少相似之處:先是從支付切入,打造小米錢包,提供小米商城的支付服務以及NFC手機的閃付功能等,充分利用自有消費需求;然后用小米金融和米籌金服踏足利潤最高的貸款領域,同時兼顧保險代銷、理財等流量消耗型業(yè)務,且逐步向產業(yè)鏈上游延伸。
另一方面,通過金融業(yè)務獲得的利潤,也是小米以低利潤銷售硬件的補充——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在2017年底發(fā)布的全球六大智能手機廠商利潤報告,小米每臺手機利潤僅為2美元,而O、V分別為13、14美元。近期雷軍再次宣布小米宣布硬件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5%,這對消費者來說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對于希望上市的小米(最新消息:小米已在港提交上市申請)來說,保持一定利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過去的這一年里,小米繼續(xù)在消費金融賽道狂奔,半年內貸款規(guī)模增長即超百億。其勢頭之迅猛,或許能從ABS的發(fā)行情況中窺得一二。小米金融旗下的小米貸款,早在去年5月就有30億儲架式ABS專項計劃成功落地,據雷鋒網統(tǒng)計,截止2018年5月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小米小貸1號”ABS已發(fā)行5期,總發(fā)行額度為28.2億元。
其實小米從2015年9月就已經開始布局貸款業(yè)務,定位為小額信用貸款,包括為個人用戶提供信用消費貸款的現金貸業(yè)務,以及在小米官網和電商消費場景提供的消費分期業(yè)務。而在2017年4月,“小米貸款”App獨立發(fā)布,業(yè)務不再限于小米手機和小米商城用戶,開始面向所有用戶提供小額信貸服務,這也被看做是小米金融業(yè)務擴張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
OPPO會是正在趕來的“后浪”嗎?
但與此同時,坊間傳聞有另一支國產手機的隊伍悄然入場,正在招兵買馬,同樣準備殺入消金業(yè)務。
有自媒體消息稱,OPPO目前正在國內組建金融事業(yè)部,并低調著手準備開展消金業(yè)務,同時也正在華南地區(qū)申請消費金融牌照。對此,OPPO目前的回應是:完全沒聽說過這回事。
但雷鋒網AI金融評論發(fā)現,OPPO確實已在招聘網站上發(fā)布了一些金融業(yè)務的相關職位,包括借貸超市產品運營經理和支付產品經理,招聘要求中寫明需要負責“支付基礎平臺建設”等。
相對于小米,Oppo殺進金融市場的情況要復雜一些。其原因是,在OV在二三四線城市攻城拔寨,開下一間又一間的手機店時,消費金融公司就是OV重要的合作伙伴,甚至有部分店主此前從事的就是小貸業(yè)務,隨著該業(yè)務的風險增高,他們開始轉向與OV合作,同時賺取手機差價和分期手續(xù)費用。如果Oppo真要步小米后塵做消費金融業(yè)務,那首先就要動到這些人的奶酪。
以捷信金融為例,捷信主要與OPPO和Vivo合作,在OPPO、Vivo的手機直營店里設立捷信的POS點,提供分期貸款服務。據統(tǒng)計,目前捷信在國內的POS點已超過23.7萬個,這一數量與O、V的線下門店數量相當,幾乎可以說,OV門店開到哪里,消費金融合作伙伴的業(yè)務就拓展到哪里,二者在這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默契。
但在利益面前,打破這種默契可能是值得的——據雷鋒網了解,按照OV門店通行的消費分期模式,消費者通常需要支付5%-10%的利息以及數百元的服務費,雖然對于利潤相對豐厚的O、V來說,其推進互金業(yè)務的愿望沒有那么強烈,但從長遠來看仍是保證其足夠利潤空間和在友商競爭中打出更多牌的重要手段。
未來的手機消費金融服務,仍然會存在線上與線下之爭不過和小米這種從支付“上手”的有些許不同,不論是OPPO還是VIVO抑或是其母公司步步高,目前都沒有支付牌照在手。但此前OPPO也曾聯手招商銀行,推進NFC移動支付業(yè)務,開發(fā)更多線下支付場景。
手機品牌商做分期業(yè)務,似乎是有著天然的價格和數據優(yōu)勢:一來商家可以從出廠環(huán)節(jié)就開始把關,視業(yè)務成本多少再定價,不像分期平臺只能在手機價格的基礎上增加;二來手機用戶的行為數據也會成為商家風控的參考因素。
小米的消金業(yè)務,把重心放在了線上。而業(yè)內傾向認為,如果OPPO要入局消費金融,很大可能會從線下入手。
據雷鋒網了解,消費金融的難點有三:獲客渠道、風險控制、資金來源。相比起小米在這三方面均有所積累,OPPO在金融領域幾乎是白紙一張。因此,OPPO若要開張消費金融業(yè)務,很大可能是先充分利用自己的線下門店優(yōu)勢,穩(wěn)住自己的獲客渠道,從線下3C場景切入,相信會是OPPO一個開展消金業(yè)務可能性比較大的選擇。
在解決低成本的資金來源問題之前,一邊與捷信等合作伙伴繼續(xù)合作,在增量市場小范圍試水可能是OV比較可行的選擇。公開數據顯示,OPPO有幾乎全面覆蓋地級市,以及覆蓋約50%的縣城的超過20萬的終端門店,而Vivo的門店數量也有25萬家,部分合作伙伴無法覆蓋到或新開的門店,或將成為未來OV試水金融服務的“試驗田”;與此同時,OPPO也擁有頗為穩(wěn)固深入的代理商合作關系,且與之有利益捆綁,OPPO在推廣難度和渠道風險上也能有所把握。
但長居線下未必可取。渠道越下沉,消費金融的目標客戶群體的層次也隨之不斷下沉、進件質量持續(xù)下降、不良貸款比率攀升、審批通過率下降,風控即成為消金業(yè)務進一步發(fā)展的關鍵。一旦線下模式帶來的客戶體驗提升無法抵消信貸的風險,此時勢必需要通過向線上轉型,一方面開拓新的客戶來源,同時也實現數據的升級互聯互通,利用多維數據交叉驗證風控。
與其他消金機構不同的是,OPPO可以其手機硬件設備作為介質,在手機上預裝包含消費金融產品的APP觸達用戶,避免陷入依賴流量場景方的被動姿態(tài)。
以上就是關于大廠鎮(zhèn)商戶申請刷卡掃碼pos機,一號玩家小米會迎來怎樣的對手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xù)為大家整理關于大廠鎮(zhèn)商戶申請刷卡掃碼pos機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